尿道炎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经方的奥秘罗大伦
TUhjnbcbe - 2021/6/8 12:56:00
北京哪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许叔微等人创立的经方派,实在是不得了。以前我对此没有认识,结果学习中医时差点失去了信心,经常是自己开出的方子,基本没有什么效果。记得那时还在读书,亲戚朋友生病了请我开方子,我就自以为是地组个方子给人家,再次见面后,因为患者的病没有好,不好意思说你的水平低,我也不好意思问患者效果如何,如果好了人家一定会对你说的,结果两人都很尴尬。

这让我很痛苦,中医难道就是这样的吗?那我还学它干什么?

后来,我领略到了经方的魅力,这才重拾信心,进步飞快。

其实,我仔细阅读了那么多的古代医家的医书,我发现,他们没有一位不精通经方的。我曾经仔细去统计他们的治病的医案,发现他们日常开的方子,很多都是经方,他们自己后来创立的方子,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很多甚至是小部分、我这才明白,原来,大家说《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的基础,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啊。

这些医家,往往说自己学的是《*帝内经》,但用的却都是《伤寒杂病论》的方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帝内经》是一部理论性著作,其中对中医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构建,此后,中医都是按照这个框架在发展的。但是,《*帝内经》只出了13个方子,而且这13个方子都是比较简单的方子,可以看出当时的方剂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单单看《*帝内经》,只能对中医理论有个了解,但是不会看病,还需要结合《伤寒杂病论》的实战经验,才能成为一个会看病的人。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影响巨大,后世的临床实践大多是在这个框架上发展的,即使是后来的温病理论,其实也都是由这个框架发展而来的。

我随便聊聊我用经方的例子吧。

有一天,有位女士来找我,说她的婆婆身体不好,让我帮着分析一下病情。

她的婆婆从农村来,老太太在家乡要下田干活,很辛苦,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而且有严重的尿道炎。这位儿媳非常教顺,就把婆婆接到城里调理身体。

老太太说,她“小便的时候如同开水往下倒”,每到这个时候,她就吃一段时间消炎药,虽说感觉没事了,但小便时还是会感觉不适。老太太的尿道炎约10年前发病,但那时她没做检查,觉得此病不好意思对别人说,就自己去药店买了些药吃了,吃完药后病就好了。年此病复发,一年复发一次;年起,一年两两三次;去年6月份发病吃了十来天病,自那之后每月复发,到10月时情况比较重,整天都觉得火辣辣的,直到现在,基本每个月都会发一次。

这是老年妇女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尿道炎反反复复,总是不能摆脱掉。

同时,她的婆婆还有一些奇怪的症状:

第一,常常嘴苦、干、渴、舌尖发麻。

第二,上寒下热。脚心以上的部分(不包括脚心)发热,她说是“出火”,比如现在的天气,她上身穿三件羊毛衫(当时大约是5月份,别人穿单衣服了——笔者注),下身穿两条裤子,脚却要光着晾在外面,不然就觉得热。

第三,很能喝水,每天要喝大量的不。

这位儿媳非常善良,她说:“老人家从都不把自己的病当回事,也是怕我们操心。这次过来,还是我问了好几次,才告诉了我实情。想想真是难过,我老公很粗心,婆婆说没事,他就真当没事。这次要不是我坚持问婆婆,这病不知道还要折磨多久。我希望她能早点康复,这样少受很多苦。不然一个多后就是农忙,婆婆肯定不愿意待在城里,这一拖又是很久。”

我很受感动,想帮助她们,但是,大家看到了,这个病情非常复杂,症状古怪,任何一个症状单独拿出来,都是一个疑难杂症。

怎么办呢?因为我是搞舌诊的,电医院拍摄的患者的舌头照片,所以对舌象特别敏感。很多时候,我对一些病症的破解方法就是通过舌诊看出来的。

这位老太太的舌象是:舌苔白厚,几乎覆盖了整个舌体。

这样,我的心里就有数了,这是体内湿气严重的征象,对此类患者我的治疗思路一般是这样:我不知道您到底患了什么病,但是我看舌头,知道您体内出了什么问题,我不给您治病,我只是调整您的身体,您的身体状态调整过来了,它自己会把病祛除的。

这次也是这个思路,如果去追踪这些症状,那无从下手,因此现在我只针对她的身体做些调理,就是祛除水湿。

其实,这样的患者我在《神医这样看医》这本书里写过,体内水湿过重,导致的气化不行,所以更加口渴,饮水无度,结果泌尿系统反而出现问题。因为体内水湿盛,所以才会出现气机不畅,怕冷的情况。张仲景早就论述过这种病症,治疗的方子用五苓散;猪苓5克、泽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6克,我再给加上藿香9克(单包后下)、佩兰9克(单包后下),前后的药物熬好后,当闭火前5分钟,下入藿香和佩兰。服用3副,3副以后看看是否改善。

另外,我告诉她们,尿道炎不要总吃消炎药了,越服用,反复的情况会越频繁。

结果,3副药以后,效果和很明显,这位女士告诉我:婆婆这几天小便没有什么不适了;舌头干、麻、苦的程度减轻了,除了晚上睡觉还会感觉有些苦,白天已经好很多了;胃部反酸的情况也减轻了;没有像前几天那么想喝水了。

初战告捷,看来切中病机了,于是,我就告诉她再服用5副药,基本没有改方。

5副药以后,她又告诉我,她婆婆的口渴喝水的情况进一步好转了,尿道没有任何的症状了,同时她说:“我发现她上衣减得比较快了,前一阵,我穿一件T恤加一件外套时,她需要穿三件毛衣加一件外套,现在我穿一件厚一点的T恤,她只需要穿一件厚一些的内衣和一件外套了。”

后来,又服用了几副药,老太太这些奇怪的症状就基本消失了。

其实,一个患者的身体获得了健康,我当然高兴,心中欣慰的还有老太太的鼓励。这位儿媳说:“我常常跟婆婆讲您的事,她常夸奖您说心‘这位先生还真是为人民服务,不孬不孬’!”

呵呵,其实,这样的话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了,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想起来都觉得温暖。

很多病的症状是稀奇古怪的,医学院的老师经常告诉学生,没有一个病是按照教科书来出现的,那么怎么办呢?其实,这就需要我们把握疾病最根本的病因病机,这是中医思想的优势——我们从根本上考虑,解决了根本,上面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如果我们单纯去追求上面的表面现象,则会越搞越乱,最终无所适从了。

这就是经方告诉我们的人体的奥秘,这些内容,我们越品,越会觉得有滋味。

每个学习中医的人,都会有开错方子的时候,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让人难以忘记。

在我还在读书学习中医的时候,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次在一个中医门诊,遇到一个农村妇女,患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口渴,想喝水,据她丈夫说,她每天要拿着暖瓶,不断地喝,要喝好多的水,但是仍然口渴,医院检查,并且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

当时我和大家一起给她诊了脉,然后看舌头,是厚厚的一层白苔,非常厚,但是当时我对舌诊还毫不精通(现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当时理解不深),心中感觉奇怪后,还是从症状开始分析了,就很自信地对大家分析:当然,口渴就是津液大亏了,一定是阴虚,要滋阴!

结果,和大家商量,就以我为主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然后,这位妇女抓了药,就走了。

几天后回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效果,还是这样口渴,每天喝几暖瓶的水。

当时我们觉得可能是药力不够,于是,又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结果,还是没有效果。

我傻眼了,觉得此病没有那么简单,束手无策,后来听说她要去北京看望孩子,就告诉她,到北京找名医吧。

这件事,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放了这么多年,这是一直非常愧疚的地方,自己还没有什么把握,就开出了方子,这是自己学问不深,并因此而耽误人,有的时候,想起来,觉得如果要再次遇到这位农村妇女,我一定要向人家鞠躬道歉。

后来,自己读书多了,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阴虚,而是体内的水湿太重了,水湿蓄积在膀胱,导致气化不利,这会导致整个疏布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所以身体还是处于缺水的状态,此时是局部水很多,但是另外的部分缺水,所以会口渴,但是喝的水会很快尿出。

这个时候,要用张仲景的利水的方剂来调理,比如著名的五苓散。

这样的患者,后来我遇到了几例,让我觉得安慰的是,我后来都正确的处理了这个问题。

比如,有位中年妇女,口渴,不断喝水,小便多,自己形容如同直肠子,喝了就尿,每天要两暖瓶的水,但是还是口渴。做过检查,曾经怀疑脑部有肿瘤,后来经过检查证明没有。

我看到这位妇女的时候,就觉得时光倒流,觉得这是很早以前,自己在学校时遇到的那个病例又出现了,我心里想,这次,我不能再犯错误了。

哪位高人讲的来着,人不能在同样的地方跌倒。

于是我仔细观察,这位妇女的舌苔,就是厚腻的一层,满布于整个舌体,而且舌苔上面还都是唾液。这种舌象,就是体内水湿重的表现。

于是,我开了五苓散加味,三副药以后,这位妇女开始喝水量减少,后来又加服了几副,就基本恢复了正常。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原来认为这个病怎么也该是个很危险的病吧,原来这么快就恢复了。这,就是经方的魅力。

再后来,还有几个病例,比如有位老婆婆,她的儿媳妇向我求诊,也是这样的毛病,每天不断地喝水,同时还身上怕冷,穿的衣服比别人多好几件,舌象也是白苔满布,于是我也是用了五苓散加味,后来也是没有多少副药患者就基本痊愈,我把这个医案写进了《这才是中医》这本书里面的最后一部分。

还有一些奇怪的患者,比如,每年的一个固定的时期,一定会发烧,低烧,这样的我也遇到过几例,反复低烧,有经过几年都是这样的,最后我分析也是水蓄膀胱,气化不利,也用的是五苓散,结果也迅速痊愈了。

所以,书不能不多看,张仲景先辈们殚精竭虑思考出来的身体调理奥秘,我们不能不多专研,否则会对自己的身体不了解的。

那么,这个五苓散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原来,五苓散的组成是: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之前讲过的苓桂术甘汤里面,除了炙甘草,其他的三味药都在里面,茯苓祛湿,白术补脾,桂枝温阳化气。同时,张仲景还增加了猪苓、泽泻两味药。

这里面,意味深长,说道很多。

猪苓和泽泻都是泻膀胱经和肾经的水湿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当我们更加确定,水湿的问题主要集中出现在膀胱时,我们可以用五苓散,它的用药部位更加集中一些,我们管这叫中医的靶向治疗。

在《伤寒论》里面,这个方子治疗的症状包括:小便不利、消渴、微热、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等。

大家一般对这个方子的解释是,五苓散治疗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估计大家看这个会很晕,都是术语,我下面就用图画的形式,来给大家做个比喻。

比如,有条大河,这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在河的中间,修了一个水库,水库负责分出很多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把一部分水送到广大的农田,一部分水排放到下游,这是一个水利系统,比作我们的人体,就可以把这个水库当做是膀胱。

在中医里面,膀胱的概念和西医的不一样,中医里面的膀胱,是一个水液汇集的地方,在肾气的蒸动下,把水液或者输布到全身,或者排泄出体外,但是都是在肾气的蒸动下完成的。西医的膀胱基本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地方。

现在,我们体内的阳气不足了,结果气化的功能减弱了,不能把水输布全身,或者排出体外了,结果水液聚集在了膀胱。这好比一个水库,被冻住了,没法把水送到农田了。

此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农田里面没有水啊,于是就向河的上游打电话,告诉多放些水过来吧,于是,上面就开始增加了水量,希望灌溉田地。

但是,这些水,到了水库,发现这里都是冰了,没有分水的功能了,于是越河道而去,直奔下游,迅速地流到了海里,田地还是没有得到灌溉,于是还是告急,更加缺水,于是上游就要求加水量,结果流到海里的更多。

这在人体也是如此,水蓄膀胱,寒凝于此,无法气化,身体没有得到灌溉,于是就告急,于是我们就不断地喝水,可是,喝进来以后,膀胱不起作用,水直接被排出,身体还是缺水,无奈,仍然告急。

看到了吧,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患者不断地喝水,却仍然口渴的缘故。

同时,还会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水库被冻住了,因此很多水并没有完全直接排出体外,有的还流窜到身体的各个位置,成为不正常的水,这会引起很多问题。

此时,流出去的水少了,因此小便的量就有了问题,这叫小便不利,总是有,但是每次尿量不多,这和前面尿崩症的尿量极大不同,尿崩症是喝多少尿多少。而尿量减少这是小便不利。

没有完全尿出去,水就会在体内乱窜。

我们再想象一个图画,人体好比是一个苏州园林里面的奇石,里面是空的,外表有很多孔窍,当水从上面注入的时候,按理是可以从下面的孔窍流出的,这就好比是从人体的小便排出,现在我们把奇石的下面冻住,让下面的孔窍堵住,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水会从上面的各个孔窍冒出来。

在人体也是这样,有很多医案可以证明,五苓散可以治疗很多因为水湿泛滥引起的孔窍的疾病。

比如,曾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假性近视,就是看到患者舌苔厚腻,渴欲饮水,于是开五苓散,十五副药以后,患者视力明显改善。

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耳鸣,也是因为水湿引起的类型的,这个患者用过很多的泻火的药,或者补肾的药,都没有效果,于是用五苓散,六副药以后,患者痊愈。

我也用五苓散治疗过这样的患者,患者的主要耳鸣,我看到她舌苔满布,明显是有水湿,因此考虑不管她到底是什么病,先去水湿,然后再看还有哪里失调,再调理。于是开了五苓散加味,结果几副药以后,耳鸣消失。这也让我再次领悟了中医的道理,中医非常相信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中医有可能都不去区分患者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只是去除患者身体内部的问题,然后,让患者的身体自己来恢复。

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来治疗癫痫,这个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就说过,用五苓散来治疗,后世的医生也进行了实践,发现张仲景说的很对,部分因为水湿重导致的癫痫,用这种去水湿的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脑为清阳之府,如果水湿重了,会有各种问题。当然,癫痫还有其他证型的,需要辩证处理。

此外,五苓散还用来治疗水湿严重导致的眩晕、呕吐、发热、汗出等等疾病。中医的原则是:无论你患的是什么病(病的名字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追逐病名,永远都没有穷尽),我们只是看是什么引起的你这个疾病,如果是水湿引起的,我们就去除水湿,然后,你自己的身体就会尽力恢复的。

这在中医里面有个名词,叫“异病同治”,意思是:尽管病名不同,但是如果引起的病因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去除这个病因,而疾病也就被清除了。

我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反正我也没有尿崩症,也不头晕耳鸣,其实,我想讲述的是,我们现代人水湿很重,因为不大运动了,因为晒太阳少了,因为有空调了,因为喝冷饮的机会多了,总之,估计水湿一定比古人重,反正一定比五六十年代的人都要重,那个时候的人是以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为特色,现在的人是以痰湿重、肝气不舒为特色。我有的时候,给人诊脉查舌,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水湿都重,舌苔满布的人很多,因此,祛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一个养生的要务。

我并不是要让大家都成为经方家,我们学习的,是张仲景的方子里面的养生道理,张仲景的方子,给我们描述了水湿在体内时如何为患的,我们应该如何把它们变成正常的水,让我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五苓散和苓桂术甘汤等很有启发意义,还有在阳虚重的时候用的真武汤,都是张仲景的治疗水湿的系列方,据说在《伊尹汤液》里面,有著名的火剂和水剂(水齐),这是当时著名的方子,刘渡舟老先生分析,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方子就是著名的水剂,他认为,看《伤寒论》,一定要把水、火两个方面把握了,才能有所收获。

我现在在给大家调理身体的时候,因为遇到的大多数人都有水湿的问题,所以我会先把水湿给去掉,否则下一步的调理就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人直接用滋补的方法,结果湿气和滋补的中药混合在了一起,越补越乱。

但是,五苓散是中药方剂,大家不要拿来就用,需要找附近的医生,分析自己的体质,然后由医生开个方子,切记。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的奥秘罗大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