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自己开诊所之前,小编本人曾于国内二医院及九线(暂定)医院的泌尿外科工作过,上泌尿外科门诊时,经常会有一些中老年女性患者拿着一张化验结果未见异常的尿常规报告单过来问我,“医生,我最近一天到晚老是想上厕所小便,去验了尿又说没事,B超也做过了没问题,在外面卫生站打针输液输了好几天了也不见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其实,不光中老年女性,现在一些青年女性患者也会有这个问题,”不说是尿道炎吗,为什么吃消炎药也没效果呢?”,呵呵,这还真不是尿道炎,医学上它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英文简称OAB。那究竟OAB是一种什么病呢?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频、尿急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一般多见于女性患者。(注:如果为男性患者,我们有个诊断,叫“慢性前列腺炎”,呵呵)
那么问题来了,何为“尿频”?何为“尿急”?又何为“急迫性尿失禁”呢?
尿频:指患者主观感觉排尿次数过于频繁。通常认为:正常饮水量下,成人排尿次数达昼夜≥8次,夜间≥1次,平均每次尿量ml时考虑为尿频。
尿急:指患者本人一种突发、强烈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主观抑制而延迟排尿(简单来说,就是不去小便不行)。
急迫性尿失禁:指与尿急相伴随、或尿急后立即出现的尿液不自主漏出的一种现象(简单的说,就是还没来得及跑到洗手间,就已经拉在裤裆里了)。
那好好的膀胱,它怎么就“过度活动”了呢?
正常情况下,你的身体将尿液存在膀胱中,神经信号通过骶神经告知环包着膀胱的肌肉—逼尿肌收缩来开始排尿的过程,同时神经信号通知尿道打开允许尿液流出。研究表明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如在膀胱还未满时,骶神经就给了膀胱逼尿肌收缩信号(通常称为逼尿肌不稳定收缩)。
那么,这么高大上的OAB,它的病因是什么呢?
目前认为有以下4种发病原因:
(1)逼尿肌不稳定:由非神经源性因素所致,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2)膀胱感觉过敏: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即出现排尿欲;
(3)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
(4)特殊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如焦虑症)、激素代谢失调(如中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等。
其它可能的包括神经损伤或者盆腔手术、膀胱结石、糖尿病、肾脏疾病,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中枢神经问题如帕金森、中风等等。但更经常的是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原因并不明确。。。
虽然有这么多杂七杂八甚至并不明确的病因,但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经过治疗的患者,90%以上症状都有明显的改善或治愈。
女性患者发现自己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尽快找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就诊,越早治疗恢复效果越好,选择默默忍受,或是不好意思开口,反而延误了治疗。
目前已有很多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包括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轻度患者主要以行为治疗为主,这是一种非常简单而且有效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膀胱功能训练和盆底肌肉训练等内容。药物治疗以口服药为主。某些医疗机构的泌尿专科也有开展一些膀胱尿道腔内给药疗法,效果也不错。所以说,OAB的患者,输液治疗及盲目的抗生素消炎是没用的。
对于一些行为治疗及口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取腔内注药疗法或针炙治疗。文医生工作室近年来已有开展上述疗法。
(注:图片中人为牛逼的美剧里的豪斯医生)
总之,OAB并非不治之症!
关于OAB,就讲这么多了,现在常规来一波投票吧
最后,原谅小编我走一波广告吧
陆丰市文医生工作室由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文跃平创办,是一所在国家卫计委正规注册的西医医疗机构。文跃平西医诊所及正熙堂大药房配备有国家注册执业医师及执业药师,为陆丰人民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医学诊疗服务。
好了,下期再见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