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院全员皆兵,医护搏命重症高峰你们是当
TUhjnbcbe - 2025/5/18 16:44:00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保急诊、保健康、保重症、强供应”成为主要救治目标。12月7日以来,在医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医院动员一切力量,全院所有的科室打通,全力以赴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共收治患者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人数为人,占总人数的33.1%。

“目前的窗口就是发热门诊和急诊,尤其是急诊。”医院夏家红副院长表示,急诊患者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医院从人力、物力等方面调集了大量的资源,集结全院相关科室医护人员余人补充到急诊的力量中去。同时,疏通全院所有的资源,打通了呼吸、感染、内科、外科、妇产科的界限,全力收治危重症患者。要求每个病区都必须具备气管插管的功能和条件,尽一切可能抢救危重患者,病区改造后危重症床位要达到8%。经过这段时间的运转,医院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截至发稿,该院每日收治患者至人,出院患者至人,在院病人总数约人,其中新冠感染者占到40%左右。

急诊全力以赴分类收治重症患者应收尽收

急诊科作为筛选分诊轻重症新冠感染患者的前沿,是挽救生命的最前线。医院在急诊将患者进行初步筛选分流,及时发现“沉默的低血氧症患者”,让急诊资源尽可能向重症患者倾斜。“当患者来到急诊科,如何最快速度分诊,什么样的情况上呼吸机、什么时候开始抢救,何时转到对应病区,这些都要在急诊科里高效准确完成。”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孙鹏说。他和科室同事们一直奋战在前线,确保了患者渡过最艰难时期。

“我们身边的战友陆陆续续的感染,但急诊接诊量每日增加到人,是往年同月份的2至3倍。”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樊红介绍。

为了缓解急诊的“高压”,来自心脏大血管外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皮肤科、手外科、血管外科等内、外科及五官科的医护共计余人次,第一时间支援急诊科,大家无怨无悔,只为守护好患者的生命,稳定正常医疗秩序。

除此之外,协和组建急诊患者收治协调专班,为急诊重症患者救治腾出更多空间。在突出“应收尽收”的同时,加强分类收治,重症患者优先收治呼吸、感染、综合ICU、专科ICU等“关口科室”,集中专业力量攻坚克难。

家住武汉的罗爷爷已93岁高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疾病。12月20日,感染新冠后,老人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不醒的症状,家人连忙将他送至医院急诊科。“患者意识模糊,呼吸困难,马上抢救!”入院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发现罗爷爷的血氧饱和度只有70%,血压不稳,CT也提示肺部被病毒“霸占”,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孙鹏、唐泽海和EICU的医护人员为老人迅速上了有创呼吸机,采取俯卧位通气方式,精心治疗、对症下药。一周后,罗爷爷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了下来,肺部炎症好转,转危为安。

经过一段时间全力救治,医院基本实现急诊危重症患者当日即可被收治住院,得到及时治疗。医院统计,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达到97%左右,预后良好。

像医院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用自己的生命在挽救患者的生命。每时医院上演!

这段期间,北京医院人满为患,就诊的多为老年患者,几乎每位都要及时进行吸氧处置。为了让前来就诊的老年人都能看上病,北京医院不得不通过内部改造、扩容,整理出两个发热门诊,来应对当前的情况。

这是中医院,位于北京最重要、最繁华的核心地段,承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病人的各种希望。相信眼下协和医院的缩影,最强的医疗水平和设备,也就意味着最大的压力和挑战。

医院副院长陈效友接受记者采访。他介绍,目前在院新冠患者共人。医疗资源放开后,地坛今后将只接收经专家评估后转诊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对重症资源也做了相应强化。

陈效友:政策调整后我们定位明确,只收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目前全市收治孕产妇合并新冠的医疗机构有限,医院仍接收部分孕产妇合并新冠的患者,随着救治能力提升,以后这部分群体会逐渐减少。

今后随着政策调整,社会面病例在短期内肯定会增加,医院管理中心和北京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新冠患者的医疗救治人力和物力都做好了相应的储备。随着重症患者增加,医院具有87-张的重症床位。

为了应对北京这一轮新冠疫情的冲击,医院扩建发热咳嗽门诊,在医院核心位置,把发热咳嗽门诊从15间扩建到25间。医院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和力量,增加医生出诊时间和频次,全力以赴救治患儿,实现应诊尽诊、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医院风湿科檀晓华:我那会儿真的是寒战比较明显,后来就互联网线上接诊。很多小朋友家长也真的挺理解的,然后就觉得这个时候你们还在帮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觉得这也是动力之一吧。我觉得确实是抗疫很不容易,但是大家一起努力,这个事情应该还会很顺利地过去,我们也希望大家积极地正确地面对这个每一次的这种疾病的突袭,不论是个人的还是大范围的疫情,要相信医生,相信大夫,我们有这个能力克服这些困难。

据医院门诊部主任介绍,目前,医院发热咳嗽门诊日接诊量在人次左右,线下就医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刚出生两三个月的婴儿突然出现发烧等症状的,年龄越小病情变化越不明显,家长难以观察到位;居家进行了两三天对症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的;另外就是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医院通过优化调整布局,全力保障患儿线下就诊的需求。

医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线下门诊在这一块儿大家能看到就是我们医院紧急地去安排部署,把我们这个发热咳嗽门诊接诊能力从15间提升到了25间诊室。那么这种情况下,一个是病人来了以后能快速地得到就诊,再一个也减少了他们相互交叉感染的这种风险。

医院在12月15日紧急增开了50间云诊室,通过互联网诊疗,较好指导了轻症患儿居家治疗,减轻了线下诊疗的压力,也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目前,互联网门诊单日最大接诊量也在人次左右。

医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大家也可能会感到好奇,医生为什么要在家里去接诊,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医生也有很多生病的,他们也发烧也咳嗽,也不适合在线下再接触病人,但是他们可以在家里头通过互联网诊疗,对一些生病的小朋友进行早期的评估指导,然后让家长知道观察和护理的重点,然后让他们早期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有一个很好的治疗。这个50间云诊室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一天的接诊量大概是人,跟我们线下接诊的人数比较,线上会多于线下。当时我们线下的病人一天24小时也大概是人到人,所以这个是线上和线下发挥了等同的医疗救治的这么一个作用。

据医院门诊部主任介绍,在医院发热咳嗽门诊24小时接诊量,从平时的人激增到12月10日—11日的人次左右,自12月20日起,发热咳嗽门诊病人数量出现了明显回落。整体呈现了“先急速上升,再逐步下降的态势”。据了解,医院发动了全院的医疗资源和力量,很多退休医生和担任行政职务的临床医生都回到了门诊,尽最大努力保障患儿生命健康。

医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有一点我们都一直非常有信心,就是在咱们国家政府的领导下,一切困难我们都会逐一地克服,有问题不怕,我们是有很多办法去解决,而且我们一定是团结在一起去克服一个暂时的困难。没有什么我们克服不了的,我们会前仆后继的,看现在无论是我们的医生,还是我们的护士也都满血复活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12月25日上午,医院院长沈洁,在工作群里给该院全体医护人员发的一封千字长信,在许多人的朋友圈刷屏。大家纷纷为医护人员点赞、加油鼓劲。

“我们的使命就是冲在与病毒战斗的第一线”“我愿意接受你们的骂声,但是希望大家发泄完后工作要继续做,因为我们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了”“这场战争无论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还是为自己,我们都要咬牙打下去”......在信中,沈洁勉励医护人员牢记院训,坚守岗位,克服困难,打赢这张战疫。

“读完,泪目!想到职工的付出,泪崩!是职责,是使命,我们没有退路。”医院部党委副书记王敏玲回复道。

“干就完了,没什么好说的”,这是我们的职责!!”台一医泌尿外科医师耿志海在工作群给院长回复说,“只是工作人员辛苦,愿多多采购N95,提供更好的保障,冲锋时心里有底!拜托了。”

“N95我已尽力在采购,估计三天后能到一批。”很快,沈院长给他回复了。

“这是我们沈院长写给员工的信,虽然头还痛,身体仍无力,但心是暖的。”台一医工作人员蔡林茜说。

这封信,在工作群里发出后,让医护人员备受鼓舞,他们在群里互相鼓劲打气。该信截图流出后,在朋友圈被广为转发。

“感动”“伟大的医护工作者”“你们辛苦了”“这几年下来,医生真不容易”“白衣执甲,是最美的天使,也是最强的战士”,许多网友纷纷为医护人员点赞。

在全国的新冠疫情高峰期间,正是这群最可爱的人,在奋不顾身,阳了也在带病冲锋。他们正在用自己的生命从死神手上拉回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你们不愧是民族的脊梁,不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我是热谈哥革命的老农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全员皆兵,医护搏命重症高峰你们是当